智通財經APP獲悉,天風證券發(fā)布研究報告稱,首先,總量板塊中尋找低庫存行業(yè)的彈性。23年一季報庫存水平相對較低的有:白電、小家電、血制品、調味品、火電、PCB、家居家具、文娛用品、生產線設備、鋼結構、汽車零部件、智能汽車、消費電子、面板、安防等。其次,庫存周期左側關注消費與科技的超額。消費體現的是盈利企穩(wěn)之后的估值修復,科技體現的是風險偏好的修復。當前來看科技板塊同時也疊加了新一輪科技浪潮,大概率是未來1-2年基本面的β方向。
▍天風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1、前期關于庫存周期的觀點回顧:
(1)本輪去庫存過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主動”
(2)中美共振去庫存階段適合“主題投資”
(3)股債差“-2X”之后,總量板塊趨勢如何,是反彈后震蕩、還是走主升浪,庫存是重要觀察因素,但不是充分條件,關鍵是有沒有新的需求發(fā)動機。
(4)上游庫存跟隨價格,中游體現產能,下游反映需求
2、本輪庫存周期的爭論焦點
(1)庫存周期應該看名義庫存還是看實際庫存?
這一輪庫存周期受價格因素的影響比以往都要顯著。一方面有高峰值、高基數影響;另一方面,偏上游及順周期與PPI相關性較強,而偏下游及弱周期與PPI相關性較弱。而偏上游及順周期的庫存又占據了大部分比例,這就導致名義庫存增速隨著PPI(商品價格)快速下行,剔除PPI的實際庫存增速下行速度相對較慢。再者,名義庫存與實際庫存在下行速度的差異,實際上體現的是當前經濟復蘇結構中,下游消費與弱周期相比強周期來說,景氣趨勢相對較好。
但能否用“名義庫存-PPI”來表征當前經濟周期的位置?這種方法可能也會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在于“名義庫存-PPI”體現的是偏下游及弱周期的庫存情況,而這一部分在經濟結構中(或庫存結構中)的占比相對較小,偏上游及順周期仍然是經濟的中堅力量,而這一部分是PPI強相關的行業(yè)。
(2)“主動去庫”階段何時能轉向“被動去庫”階段?
按歷史經驗,主動去庫存平均持續(xù)10個月左右,本輪庫存周期自2022年4月見頂,進入主動去庫存階段,到今年6月份已過去14個月。下半年若總需求層面有落地的刺激政策,則總量去庫存的斜率將放緩,進入比較平坦的被動去庫存階段,類似于12年底-13年中以及19年二三季度的情形。
退一步說,即使在弱刺激的假設之下,經濟本身仍有自己的周期性與規(guī)律性。第一,內需可能存在自身修復動能,6月份以來多項核心經濟數據未再進一步走低,且部分行業(yè)數據也有企穩(wěn)跡象。第二,外需方面關注美國制造業(yè)訂單、房屋銷售與新建等數據,以及庫存下降之后的回補動能。但客觀上講,海外經濟回暖會提升通脹粘性,使得利率維持高位、期限結構陡峭化,反過來也會壓制需求。
(3)庫存周期見底前后,總量板塊有沒有機會?
庫存周期見底左側的“被動去庫”階段,兩類板塊比較突出:一類是總量經濟相關且盈利水平較強的板塊,比如白酒、白電、建材、汽車等,偏消費屬性,體現的是估值修復;另一類是科技,比如電子、計算機,體現的是風險偏好修復。
庫存周期見底右側的“主動補庫”階段,盈利彈性加強,貝塔因素主導,市場普漲,此時消費與科技的優(yōu)勢相比被動去庫存階段有所弱化。
但是,必須要注意的是,庫存出清和回升只是經濟全面復蘇、ROE上行趨勢、總量板塊的貝塔行情的必要條件,還需要新的增長引擎才能實現,比如09-10、16-17、20-21的庫存共振回升都有新的全球需求發(fā)動機,分別對應的是四萬億、棚改、全球疫情后的大放水,那么總量板塊就是主升浪。否則庫存觸底以后,總量板塊只能是企穩(wěn),比如13-14年,沒有需求發(fā)動機的情況下。
(4)庫存角度出發(fā),當前板塊配置上有哪些思路
首先,總量板塊中尋找低庫存行業(yè)的彈性。23年一季報庫存水平相對較低的有:白電、小家電、血制品、調味品、火電、PCB、家居家具、文娛用品、生產線設備、鋼結構、汽車零部件、智能汽車、消費電子、面板、安防等。其次,庫存周期左側關注消費與科技的超額。消費體現的是盈利企穩(wěn)之后的估值修復,科技體現的是風險偏好的修復。當前來看科技板塊同時也疊加了新一輪科技浪潮,大概率是未來1-2年基本面的β方向。
風險提示:
國內復蘇不及預期、海外流動性風險超預期、其他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