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佩克+在全球掀起通脹風暴 不料最后卻自食其果

能源分析師Javier Blas表示,油價的下跌使得歐佩克+的購買力受到嚴重侵蝕,曾經(jīng)的購買力已經(jīng)無法滿足當前全球物價的上漲。

智通財經(jīng)APP獲悉,自2020年初以來,國際油價的不斷上漲令全球多國陷入通脹風暴,而如今,這場由歐佩克+參與制造的風暴似乎也沒能讓其獨善其身。能源分析師Javier Blas近日發(fā)文表示,油價的下跌使得歐佩克+的購買力受到嚴重侵蝕,曾經(jīng)的購買力已經(jīng)無法滿足當前全球物價的上漲。

該分析師舉例指出,如果十年前瑞典家具巨頭宜家接受原油支付,一桶原油就足以支付歐佩克+在其部長們將于6月4日在維也納舉行會議的會議室中的大量家具。然而,如今這桶原油甚至連一個簡陋的書架都支付不起。

這不僅是因為油價自去年年底以來下跌25%至每桶75美元,而且相對于制成品的價格而言,原油甚至更便宜了。

image.png

Blas表示:“在這場全球?qū)雇浀母傎愔?,歐佩克目前已經(jīng)處于劣勢。盡管歐佩克+是讓一切物價都變得更加昂貴的同謀,但現(xiàn)在,這個以沙特和俄羅斯為首的組織發(fā)現(xiàn),每桶石油的購買力已經(jīng)跟不上全球物價的上漲。這就像《圣經(jīng)》中的一句話所說的,‘他們所種的是風,所收獲的將是風暴’。”

通常情況下,大宗商品生產(chǎn)商都會面臨一種被稱為普雷比什-辛格假說(Prebisch-Singer hypothesis)的情景,即從長遠來看,原始商品(如大宗商品)的價格會相對于制成品的價格下降。無論生產(chǎn)商把價格提得多高,其他一切的成本最終都會攀升得更快。這就是為什么這一假說的提出者認為,如果大宗商品生產(chǎn)國想要一個更健康的未來,就必須實現(xiàn)經(jīng)濟多元化和工業(yè)化。

誠然,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大宗商品的價格可以超過制成品,從而改善資源豐富國家的貿(mào)易條件。這也正是21世紀初的大部分時間里發(fā)生的事情。2010年,時任澳洲聯(lián)儲主席的Glenn Stevens就曾用一個生動的比喻來說明這一點——以及為什么擁有豐富礦產(chǎn)、天然氣和谷物資源的澳大利亞正從中受益。

“五年前,一船鐵礦石的價值大約相當于2200臺平板電視機。如今,它的價值大約為22000臺平板電視機,”Stevens表示。

Stevens是在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的高峰期發(fā)表上述言論的,當時由于中國的巨大需求,鐵礦石、石油、銅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成本大幅上漲。但最近,貿(mào)易條件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從歷史角度來看,大宗商品價格仍然處于高位,但已經(jīng)無法跟上全球通脹的步伐。

Blas用了另一個更為準確的標準來粗略衡量每桶原油購買力的變化。該分析師表示,以宜家的畢利(Billy)書柜作為基準,在2012年大宗商品超級周期達到頂峰時,一桶原油可以購買兩個畢利書柜。而如今,一桶原油甚至連一個書柜都支付不起,油價已相當于又回到了2005年的水平。

要想原油恢復到十年前的購買力,歐佩克+需要將年平均油價提高至每桶155美元左右。用畢利書柜衡量,即油價需要達到大約每桶原油兩個書柜。根據(jù)宜家產(chǎn)品目錄的顯示,在2013年的油價平均約為每桶108美元時,一個畢利書柜的價格為395瑞典克朗,而現(xiàn)在的價格幾乎翻了一番,達到799瑞典克朗。

image.png

對于大部分制成品進口的歐佩克+國家來說,通脹顯然已成為一個主要問題。經(jīng)通脹調(diào)整后,2023年每桶75美元的原油購買力與十年前的每桶55美元相同。當時,名義油價高于每桶100美元。

Blas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歐佩克+并不是通脹上升的唯一原因,也許甚至不是最大的原因。通脹上升可能是西方主要國家央行在加息之前的磨磨蹭蹭,也可能是新冠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擾亂,或是俄烏沖突爆發(fā),再加上歐美制裁,這些因素都進一步推高了物價。

但是,歐佩克+現(xiàn)在好比在通脹的高速跑步機上不斷追趕。2000年至2020年期間,歐佩克+的購買力不斷增強。但在下一個十年,情況可能恰好相反。正如美聯(lián)儲發(fā)現(xiàn)的那樣,通脹是一個復雜而頑固的問題。

智通聲明:本內(nèi)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jīng)立場。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文中內(nèi)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資訊,請點擊下載智通財經(jīng)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