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公布的外貿數據顯示,中國7月出口(以美元計)同比增長19.3%,預期20.8%,前值32.2%;進口增28.1%,預期31.8%,前值36.7%;貿易順差565.8億美元,預期565.9億美元,前值515.3億美元。7月出口表現仍顯韌性,臨時性因素對于生產的擾動在進口數量上有所體現。
1、出口:消費品增速放緩,機電產品拉動轉弱
7月出口單月值持平6月仍顯強勢,生產資料和消費品是出口韌性的主要來源。其一,服裝、鞋靴、家具等消費品出口環(huán)比仍然保持正增長,但增長邊際趨緩;其二,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等出口大項,7月環(huán)比增幅亦收窄,但生產資料相關產品仍保持高增,表現強勢;其三,防疫物資出口增速較上月有所放緩。
后續(xù)來看,三季度基數走高對出口同比增速影響明顯,出口同比讀數仍將呈現逐步下行的態(tài)勢;但海外制造業(yè)生產的韌性仍在,故出口環(huán)比所體現的外需邊際有望保持穩(wěn)定,出口或不至于構成國內經濟增長邊際下行的主要壓力。
2、進口:大宗品數量降幅略超季節(jié)性,價格影響仍顯著
7月受到天氣、淡季和限電限產的擾動,大宗進口量環(huán)比繼續(xù)下降,而金額保持正增,顯示價格影響依然顯著。其一,鐵礦石、銅礦石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數量降幅走擴,表現弱于季節(jié)性;其二,機電、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金額環(huán)比回落約4%,絕對金額保持較高水平,暗示制造業(yè)投資或仍有進一步修復的空間。大豆、汽車(含底盤)進口轉弱,成品油、原油環(huán)比明顯改善。
后續(xù)來看,8月淡季效應料將繼續(xù)釋放,政治局會議糾偏運動式“減碳”之后,地方限產力度有可能弱于此前預期,這一背景下,“限價”的政策效應或逐步顯現,利于激發(fā)潛在的生產需求,鐵礦石等大宗品的進口表現有望邊際改善。
風險提示:限產執(zhí)行力度收緊,進口需求超預期下行。
正文
8月7日公布的外貿數據顯示,以美元計,中國7月出口同比增長19.3%,預期20.8%,前值32.2%;進口增28.1%,預期31.8%,前值36.7%;貿易順差565.8億美元,預期565.9億美元,前值515.3億美元。以人民幣計價,出口同比增長8.1%,預期9.6%,前值20.2%;進口增16.1%,預期21.9%,前值24.2%。7月出口表現仍顯韌性,臨時性因素對于生產的擾動在進口數量上有所體現。
一、出口:消費品增速放緩,機電產品拉動轉弱
按美元計價,7月出口金額2826.6美元,同比增速19.3%,單月出口金額環(huán)比增長約12億美元,基本持平6月;由于上月出口強勁,因此7月持平的表現顯示當前出口仍保有較強的韌性。
第一,7月消費品出口占比進一步提升,環(huán)比增速邊際放緩。7月消費類商品(服裝、鞋靴、箱包、玩具)出口增速伴隨基數走高而進一步下降,分別為8.2% / 22.2% / 31.7% / 14.4%;環(huán)比仍保持正增長,但增幅較6月有所收窄;按出口占比看,7月上述四類消費品出口金額占比9.7%,比6月提高約1個百分點。
往后看,消費品的出口韌性短期內還將維持,但也存在回落的風險。韌性來自于:一是,東盟國家疫情形勢嚴峻,消費品制造工廠停工范圍還在擴大,短期內會帶來一定的訂單回流;二是,美國消費品仍處于主動補庫階段:6月消費品制造企業(yè)在手訂單、新訂單和存貨量環(huán)比進一步增長;同時,6月美國零售銷售月率意外增長0.6%,超過市場預期,顯示美國消費需求強勁,這與近期疫情反彈下,對生活物資進口需求上升有一定關系。三是,集裝箱周轉效率偏低、港口擁堵現象持續(xù)存在,因此海外貿易商自7月即開始為年末節(jié)日備貨,導致今年的出口旺季提前來臨。風險則源于:一方面,海運運價持續(xù)上漲,年初以來CCFI指數漲幅已超過76%,其中7月環(huán)比增長13%,對于附加值較低的消費品制造企業(yè)而言,運價成本壓力一定程度上會抑制其接單意愿,進而影響出口表現;另一方面,美國財政補貼效應邊際趨弱,居民耐用消費支出的增長動力不足。
第二,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等出口大項,7月出口保持環(huán)比正增長,但對總出口的拉動效應邊際轉弱。7月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同比增15.5%、18.1%,環(huán)比增速4.3%、0.6%,較6月有所放緩;在去年基數明顯走高的影響下,二者合計拉動出口增長15%,比6月下降10個百分點。
7月機電產品的出口環(huán)比表現明顯轉弱,成為影響出口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但其中生產資料類出口仍然保持高增。與海外制造業(yè)生產相關的集成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出口環(huán)比增12.4%、5.7%,仍保持強勢的表現,其中集成電路的環(huán)比增速大幅提高6個百分點,對應6月美國制造業(yè)工業(yè)生產指數進一步攀升至100以上,生產資料的需求維持高位。而通用設備、汽車(包括底盤)、手機、家用電器等呈環(huán)比下降,是拖累7月機電產品出口表現的主要分項。
第三,防疫物資的出口增速放緩。7月紡織制品、醫(yī)療器械出口增速分別為-26.8%、-17.1%,前者在基數走低的情況下,增速進一步下滑,后者降幅收窄;按環(huán)比看,二者環(huán)比增速分別為-6.5%、-2.8%,而6月均為正增長。
分出口國別來看,對美出口回升,而對日本出口進一步轉弱。受基數回升的影響,7月我國對美、歐、日同比增速分別為13.4%、17.2%、12.6%,三者合計占出口金額比重約36.8%,較6月小幅下降。按環(huán)比表現看,對日本出口環(huán)比降幅擴大;對歐盟的出口金額持平6月,整體偏強;對美出口環(huán)比增速升至5.7%,表現進一步改善,7月美國ISM制造業(yè)PMI生產分項依然保持強勢擴張,工業(yè)生產指數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都反映出此輪Delta毒株傳播導致的疫情反復,對于疫苗接種率較高的發(fā)達國家而言,工業(yè)生產受到實際影響較為有限,因此對發(fā)達國家的生產資料出口短期內或難以明顯回落。
此外,對東盟出口表現繼續(xù)回落。7月對東盟及金磚四國出口金額占比小幅回落至17.3%,環(huán)比下滑1.3%,疊加基數影響,同比增速下降至14.5%。6月Delta毒株傳播導致東南亞國家工業(yè)生產受到明顯沖擊,且這些國家疫苗接種速度偏慢,短期內生產活動或難以較快恢復,對生產資料的進口需求較弱,生活物資需求相對更強,綜合考慮價格因素,我國對東盟國家的出口可能繼續(xù)下行。
綜上,海外生產需求持續(xù)釋放,設備類和生產資料出口依然是7月出口表現強韌的來源。后續(xù)來看,三季度基數走高對出口同比增速影響明顯,出口同比讀數仍將呈現逐步下行的態(tài)勢;但海外制造業(yè)生產的韌性仍在,因此出口環(huán)比所體現的外需邊際有望保持穩(wěn)定,出口或不至于構成國內經濟增長邊際下行的主要壓力。
二、進口:大宗品數量降幅略超季節(jié)性,價格影響仍顯著
7月我國進口金額2260.7億美元,同比增28.1%,剔除基數影響后,兩年復合增速12.8%,較6月明顯放緩。按環(huán)比看,單月進口金額下降38億美元,鑒于6月進口較為強勢以及季節(jié)性特征,故7月環(huán)比微跌的表現并不算弱。
第一,大宗商品進口量降幅走擴,一定程度上受到淡季、天氣和限產擾動的影響。7月鐵礦石、銅礦砂進口量環(huán)比分別變化 -91%、-0.4%,保持下降趨勢,體現7月工業(yè)需求淡季的特征。其中,鐵礦石數量環(huán)比降幅走擴,這一特征明顯弱于季節(jié)性,或與限電以及粗鋼限產政策有關,而進口金額環(huán)比正增,體現價格因素的影響仍然顯著。此外,鋼材進口量環(huán)比大幅下滑20%,一是7月在天氣影響下,建筑施工偏弱,鋼材需求明顯回落;二是4月鋼材出口關稅調整,外銷產品轉內銷,使得國內供給相對上升,進一步抑制了鋼材進口需求。
第二,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進口規(guī)模環(huán)比下降,增速放緩,但絕對水平仍較高。7月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進口金額同比增23.5%、19.4%,環(huán)比均下降約4%,進口增速有所放緩,其中機床、集成電路環(huán)比均有下降,但絕對金額持平年初以來的較高水平,暗示制造業(yè)投資或仍有進一步修復的空間。此外,大豆、汽車(含底盤)進口表現也有所轉弱;而成品油、原油則較6月有所改善。綜合而言,淡季效應和限產政策對于大宗進口的影響有所顯現,而價格因素對于金額增速的貢獻邊際抬升,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臨時性因素擾動對于進口總體表現的影響。
分進口國別來看,對發(fā)達國家的進口增速放緩,對日、歐盟進口占比明顯下滑。6月我國對美國、歐盟、日本進口金額同比增速分別為26%、20%、13%,兩年復合增速均較6月有所放緩,環(huán)比均為負增長。就占比來看,對美進口占比略有提高,而對日本、歐盟比重則相對下降。
所以,盡管7月進口金額維持了不弱的表現,但限電限產、天氣和淡季對于進口數量的影響較為突出,暗示當月工業(yè)生產增速在邊際上或呈現小幅回落。后續(xù)而言,8月淡季效應料將繼續(xù)釋放,政治局會議糾偏運動式“減碳”之后,地方限產力度有可能弱于此前預期,這一背景下,“限價”的政策效應或逐步顯現,利于激發(fā)潛在的生產需求,鐵礦石等大宗品的進口表現有望邊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