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近期,市場整體上缺乏主線,較為偏向高股息的防御性策略,而周期品正是高股息策略中較為優(yōu)質的領域。目前,市場上對于這波周期品的供給沖擊行情能有多高的討論較多。梳理“油銅煤鐵”四大資源品過往案例,供給沖擊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主導(自然災害和新冠疫情等)和人為因素主導(國內限產政策、國外減產預期和地緣政治事件等)兩大類。本次供給端沖擊主要來自國內限產政策和國外減產預期,目前具備季度級別超額收益的潛力。
供給端沖擊包括自然因素主導和人為因素主導兩大類
(1) 自然因素主導的供給沖擊,多數持續(xù)時間1-2個月(如暴風雪、加拿大大火、颶風等)。持續(xù)較長的如新冠疫情。
(2) 人為因素主導的供給沖擊,包括國內限產政策、國外減產預期和地緣政治事件等。國內限產一般持續(xù)較久(如“拉閘限電”、供給側改革、 “雙碳”政策等)。國外減產預期在進口占比大的行業(yè)或主產地較大幅度的減產(如OPEC減產)對于商品價格影響更大且持續(xù)時間較長,而進口占比小的行業(yè)或非主產地的減產或限制出口政策(如印煤禁運、工人罷工等)影響有限。地緣政治供給沖擊影響則較久(如俄烏沖突下天然氣等、美國制裁伊朗等)。
“油銅煤鐵”對供給端沖擊表現(xiàn)各異
原油與銅價格更多與國際市場接軌,原油行業(yè)供給沖擊更多來自自然因素以及人為因素中的國外減產預期、地緣政治事件的影響;銅的供給沖擊更多來自疫情以及人為因素中的國外減產預期;煤炭和鋼鐵主要以本國生產為主,煤炭行業(yè)的供給沖擊更多來自疫情以及人為因素中的國內限產政策;鋼鐵行業(yè)的供給沖擊更多來自疫情以及人為因素中的國內限產政策。
行情演繹:啟動看漲價,結束看政策、市場需求與流動性
從行情演繹過程來看,股價啟動的時點一般需要看到直接的“漲價信號”。一段較大的上漲行情一般伴隨著連續(xù)的多因素刺激。而供給沖擊帶來的行情的終結的信號往往是“需求預期悲觀”、“政策退潮”或流動性收緊,股價往往比“價格拐點”先行退潮。
風險提示:國內經濟復蘇或者穩(wěn)增長政策的效果不及預期、地緣政治風險、海外美聯(lián)儲緊縮程度超預期等。
正文如下:
一、引言
近期,市場整體上缺乏主線,較為偏向高股息的防御性策略,而周期品正是高股息策略中較為優(yōu)質的領域。目前,市場上對于這波周期品的供給沖擊行情能有多高的討論較多。因此,本文結合歷史上“油銅煤鐵”四大資源品案例,主要試圖探討,供給端的沖擊主要有哪幾種類型?不同類型的供給沖擊對于市場的影響是怎樣的?
二、供給沖擊主要分為自然因素主導和人為因素主導兩大類
目前,我國經濟步入存量時代,過去過度投資帶來的產能過剩弊端不斷顯現(xiàn),周期股依靠短期需求改善行情往往難以持續(xù),供給端的外生沖擊這類超預期因素對于行情的影響也日益明顯。因此,本文對于“油銅煤鐵”四大資源品過往案例進行總結,對于供給沖擊及其影響進行了詳細的復盤。
從供給沖擊的原因來看,各行業(yè)不盡相同,除去行業(yè)自身發(fā)展周期相關的產能出清,外部因素可分為自然因素主導和人為因素主導兩大類型。自然因素主導下的供給沖擊通常是自然災害(如惡劣天氣、颶風、大火等)或突發(fā)性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新冠疫情)等;人為因素主導下的供給沖擊通常是政策限產(如拉閘限電、供給側改革、“雙碳”政策等)、國外減產預期(如OPEC石油減產、工人罷工、進出口政策等)以及一些地緣政治事件(如俄烏沖突、美國制裁伊朗等)。
不同類型供給沖擊影響路徑不同。對于持續(xù)時間較長或實現(xiàn)較大范圍的產能出清的供給沖擊(如供給側改革、“雙碳”政策、OPEC減產等),往往通過兩條路徑產生影響:一方面,供給沖擊帶來產能出清,由于再度擴產所需時間周期較長,供給修復速度滯后于需求改善速度,因此在需求修復過程中,部分受損行業(yè)可能出現(xiàn)供需錯配的局面,從而促進商品價格飆升,在較長時間內出現(xiàn)結構性投資機會。
另一方面,由于大企業(yè)在盈利能力、周轉率和現(xiàn)金質量上更加穩(wěn)定,因此在困境中往往更具韌性,小企業(yè)往往被出清,從而使得行業(yè)集中度提高,競爭格局優(yōu)化,存在較大的投資機會。對于持續(xù)時間較短或僅對短期產量產生供給沖擊(如進口限制政策、小范圍的自然災害、工人罷工事件等),可能會造成短時期內的產量短缺,從而促進商品價格暫時性上漲,但隨著制約因素緩解或其他替代性措施的采用,其影響將逐漸消除,投資機會較為有限。
自然因素主導的供給沖擊
大多數自然災害(如2008.1暴風雪天氣、2016.5加拿大阿爾伯特省大火、2017.8和2021.8美國颶風)直接對商品的供應鏈產生巨大的沖擊,但大多數對于行情影響持續(xù)時間在1-2個月左右且影響范圍較小。從過往案例來看,2008年初南方部分地區(qū)遭遇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中國20多個省份均不同程度受到影響,地面公路被大雪和結冰封住,鐵軌也因結冰而無法運行,影響了生產運輸,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品價格和市場行情的上漲,但影響的時間和范圍較為有限。2017.8美國哈維颶風和2021.8美國艾達颶風來襲,影響了管道運輸、汽運等輸油供應鏈的正常運行,對當地石油生產造成重大影響,石油天然氣鉆井平臺紛紛關閉,美國石油產量下降明顯,加劇石油短缺,使得油價短期表現(xiàn)小幅拉升,但影響整體十分有限。
突發(fā)性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如新冠疫情)往往持續(xù)時間較長,且影響范圍較大,一般通過供應鏈沖擊抬升商品價格和產能出清提升行業(yè)集中度兩條路徑產生影響。一方面,疫情可能對于商品的生產、運輸、進口產生影響,當經濟形勢有所好轉,需求開始恢復,可能會導致供需錯配,從而促進刺激漲價和股價上漲。若持續(xù)時間長則會帶來行業(yè)洗牌,小企業(yè)在長時間的低迷行情下逐漸出清,加劇行業(yè)向頭部聚集,促進行業(yè)集中度提升。
人為因素主導的供給沖擊
國內限產政策帶來的供給沖擊(如2010年拉閘限電、2016-2017年供給側改革、2020-2021年“雙碳”政策等),特點是持續(xù)時間較長,供給收縮導致商品價格上升,以及促進行業(yè)集中度的提高兩方面刺激股價上漲。
國外減產預期帶來的供給沖擊。在進口占比大的行業(yè)或主產地較大幅度的減產(如OPEC減產)對于商品價格影響更大且持續(xù)時間較長。而進口占比小的行業(yè)或非主產地的減產或限制出口政策(如印煤禁運、工人罷工等)可能會造成短時期內的產量短缺,從而促進商品價格暫時性上漲,但隨著制約因素緩解或其他替代性措施的采用,其影響將逐漸消除。據Woodmac數據顯示,近十年來,僅有2017年銅礦罷工導致的干擾率飆升至1.5%,其他年份均在0-0.3%的低位。
地緣政治事件帶來的供給沖擊(如俄烏沖突、美國制裁伊朗等),一般持續(xù)時間較長,或將影響到對某些商品的進口,尤其是對于依賴進口的行業(yè)將沖擊更大。
三、“油銅煤鐵”對供給端沖擊表現(xiàn)各異
“油銅煤鐵”四大行業(yè)在供給端沖擊的影響上有所差異。原油與銅價格更多與國際市場接軌,原油行業(yè)供給沖擊更多來自自然因素以及人為因素中的國外減產預期(原油主產地減產)、地緣政治事件(俄烏沖突、中東問題、美國對伊朗的制裁等)的影響;銅的供給沖擊更多來自疫情以及人為因素中的國外減產預期(主產地減產、工人罷工和勞資談判等);煤炭和鋼鐵主要以本國生產為主,煤炭行業(yè)的供給沖擊更多來自疫情以及人為因素中的國內限產政策(供給側改革、“雙碳”政策、環(huán)保和安監(jiān)政策、進口禁令等);鋼鐵行業(yè)的供給沖擊更多來自疫情以及人為因素中的國內限產政策(拉閘限電、供給側改革、“雙碳”政策等)。
四、行情演繹:啟動看漲價,結束看政策、市場需求與流動性
從行情演繹過程來看,股價啟動的時點一般需要看到直接的“漲價信號”。一段較大的上漲行情一般伴隨著連續(xù)的多因素刺激。而供給沖擊帶來的行情的終結的信號往往是“需求預期悲觀”、“政策退潮”或流動性收緊,股價往往比“價格拐點”先行退潮。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節(jié)能降耗壓力較大,倒逼高耗能行業(yè)淘汰落后產能。2010年5月“節(jié)能減排”政策開始實施,但市場存在一定擔憂,加上國內房地產政策加碼、央行再次加準、歐債危機等使得周期股下降;6月開始,悲觀預期修復,拉閘限電體現(xiàn)政策決心,2010年8-9月是國務院督查與各地方“拉閘限電”的高峰期,多地采取對高耗能企業(yè)限電措施,供給收縮轉導致價格,周期股領漲。2010年10月底,限電風氣愈演愈烈,企業(yè)停產,一些地區(qū)甚至出現(xiàn)拉閘民用電的做法,政府出手叫停了“拉閘限電”;此外,國內貨幣政策再度收緊,地產調控再升級,拖累了市場需求,從而導致這一行情的結束,股價先于價格提前見頂。
2016年1-6月,國家陸續(xù)出臺了多項關于去產能的政策指導。此時,由于市場對政策執(zhí)行力度存在預期差,周期股表現(xiàn)較為平淡。2016年4月-2017年4月,多地政府出臺去產能措施,供給側改革推進提升,推動了商品價格上行,煤炭、鋼鐵等行業(yè)漲幅較快。2017年3月發(fā)改委官方發(fā)文預示限產政策松動,加上行業(yè)旺季效應減弱,需求環(huán)比下行。同時國內貨幣政策趨緊,房地產調控政策密集出臺,地產與基建投資萎縮,從而使得“去產能”這一供給沖擊帶來的行業(yè)告終。
2017年6-9月,“環(huán)保限產”政策持續(xù)升級,加上6月底去產能政策收緊,再一次帶來了煤炭、鋼鐵等行業(yè)的供給沖擊,促進商品價格再一次上升,新一輪有色、鋼鐵、煤炭等周期股領漲。2017年9月來時,隨著宏觀指標的低預期和地產需求數據不佳,下游需求疲軟使得周期股股價回調,先于價格提前見頂。
風險提示:
1)國內經濟復蘇或者穩(wěn)增長政策的效果不及預期,如果國內經濟面臨企穩(wěn)壓力,地產風險發(fā)酵,復蘇力度不及預期,那么整體市場走勢或繼續(xù)承壓,后續(xù)市場對政策刺激效果的信心可能進一步滑落。
(2)地緣政治風險。如果中美關系超預期惡化,可能導致中美之間在政治、軍事、科技、外交領域的對抗加劇。同時俄烏沖突、中東問題等地緣熱點可能面臨惡化的風險,如果發(fā)生危機則可能對市場造成不利影響。
(3)海外美聯(lián)儲緊縮程度超預期。如果美國經濟持續(xù)保持韌性,勞動力市場、零售等經濟數據表現(xiàn)亮眼,那么美國衰退風險或將面臨重估,同時通脹風險也將面臨反彈,美聯(lián)儲緊縮抗通脹之路繼續(xù),全球流動性寬松不及預期,國內權益市場分母端難免也將承壓。
本文轉載自“中信建投證券研究”,作者:陳果;智通財經編輯:嚴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