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投資人蘆葦:如何正確認識投資中的體驗

作者: 智通編選 2017-10-19 07:58:52
一般人進入股市投資,會對要買的那只股票,有一個了解。這個了解的過程,需要經(jīng)驗,在價值投資當中,這個經(jīng)驗是怎么建立的呢?

本文選自“騰訊證券”,作者為資深投資人蘆葦,原標題《蘆葦:如何正確認識投資中的體驗》。

一般人進入股市投資,總歸會有一個概念,會對要買的那只股票,有一個了解。這個了解講究很多。不說非常復雜深入的基本面的考察,就是看圖,也是要先對股票知道一二的。

這個了解的過程,需要經(jīng)驗,或者新建立一個經(jīng)驗。在價值投資當中,這個經(jīng)驗是怎么建立的呢?

好一點的方式最好是做過企業(yè)的,這樣理解起來更容易。因為投資的本質就是對企業(yè)本身的考察,而不是股價炒來炒去。如此說來,先做企業(yè)家的,就更容易變成投資家?現(xiàn)實中是不是這樣子的呢?是又不是。巴菲特和芒格大概要算是。彼得·林奇不是,格雷厄姆的眾多門徒也不是。中國的趙軍、王亞偉也不是。

其實芒格說過商業(yè)經(jīng)驗非常重要,具體怎么獲得呢,可以自己經(jīng)過商,也可以是思考見得多。而且即使是一般人做過生意,思考不夠的話,也是很難轉移到對其他生意的理解上的。芒格提示了如何獲得商業(yè)經(jīng)驗的具體操作,就是大量閱讀商業(yè)類的書籍、期刊雜志、報紙等等所有的相關資料。

總結起來,商業(yè)經(jīng)驗的獲得,要么是實踐,要么是看書,要么二者兼有。實際上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的,總能體驗到一些生意實踐。比如在大學時搞活動拉贊助,跟商家談判時的種種說服的過程,都算作是一種商業(yè)實踐活動。

當然,也有很多商業(yè),不強調看書,也不強調做生意實踐,而是親自參與體驗。比如食品飲料公司、服裝公司、高科技帶顯性產(chǎn)品和服務的公司。最強調此種方法并拿出來大講特講的人,是彼得·林奇。

他特別強調親身體驗,好吃的甜甜圈他吃到了會看是什么公司出的,兒子女兒喜歡的衣服、玩具,他會關心是什么公司生產(chǎn)的,老婆的絲襪也沒有逃出他的觀察,看中的酒店,他會去住幾晚,不忘在床上蹦跳看看是否結實......諸如此類,他干得特別多,而且樂在其中。其實,我也會經(jīng)常使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簡單實用,操作方便。后果是會導致嚴重的投資職業(yè)病——看什么都是商業(yè)的眼光。當然,這種方法其實是“Simple, but not easy.”故而在林奇出完自己的第一本書后,受到投資圈的廣為詬病,說他這是誤導散戶,讓散戶覺得投資非常容易,從而參與個人投資,最后還是虧得一踏糊涂。

這種方法可行嗎?我覺得可行。但是,它背后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需要闡明。

首先,體驗的方法最大的問題是主體的個體差異,因為它是一個無形有東西。你愛喝白酒,你說茅臺好,我從不喝白酒,我說茅臺是泡沫。如果只停留于此,那么體驗中斷。還有些東西,可能太貴,無從體驗,比如:TESLA的車。故而林奇反復強調,這種方法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絕不是體驗過后就開始決定買或者不買,而只是一個引子。下一步的詳細研究分析,才是重頭戲;

其次,體驗的方法對個人的要求很高,它要求主體對生活充滿熱愛、對事物充滿探求本質的好奇心。這個過程是內在驅動的,不是外在想要賺錢而驅動的,絕不可關系倒置。外在驅動并不能讓一個人覺得快樂。體驗本身只是非常表面的內容,一種感受而已,它的整個過程完全談不上什么科學,反而藝術審美的程度非常高。這就會遇到前面說的差異問題。既然這是一個藝術審美的過程,那么對個體的審美能力,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個時候,人文的意義就顯現(xiàn)了。為什么投資家都特別強調歷史、藝術對他們的幫助更大,就是這個道理。同樣的東西,可能我覺得好,你覺得不好,這個時候,誰才是對的呢?有一些體驗會涉及到人性,比如蘋果的手機就是人性、科技及商業(yè)的融合,這種體驗,不一定大家都有。更重要的是體驗完成了第一步,下一步的認知,仍然又會回到個人整個知識體系的過濾系統(tǒng)。所以,體驗對于個人而言,只是個人內在體系的外化,它需要體驗者有理論的儲備——經(jīng)濟學、金融、商業(yè)等理論知識。如果內部的科學和藝術的認知體系沒有,體驗只會停留在非常低層次的水平。這個時候用體驗的方法進行投資非常危險,它極容易導致錯誤的偏執(zhí);

再次,即使同樣是體驗,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像標準化的商業(yè)模式,體驗一家店,就能知道全貌。但某些非標準化的產(chǎn)品,體驗的方法瞬間會變成二階的。這里我要做一個約定,一階體驗定義為直觀的第一感覺,二階體驗是產(chǎn)生這種感受背后的又一感覺。比如每家迪斯尼都建的不太一樣,一階的第一感覺是快樂,那么二階體驗是各家不同的迪斯尼竟然都會給人帶來快樂,此時的體驗必須上升到迪斯尼的文化是要給人帶來快樂。實際上在這里,我是想將體驗的方法向上抽一個層次,就是體驗背后的因素——是什么造成了這種體驗。這個時候,可能會上升到公司戰(zhàn)略、文化的層面。

一階的體驗算是接觸到了,不至于出現(xiàn)不知道的情況。二階的體驗,才真正開始進入對企業(yè)的了解。諸如財務數(shù)據(jù),戰(zhàn)略的考量,都是為了輔助理解二階體驗。

最后,體驗只是形成一個印象,下一步研究要進入理性了,要看公司更詳細的資料,做更深入的理論化的認知,而不是憑第一印象的感覺進行投資。因為體驗的方法特別強調知識體系的宏大交叉多元多層次,故而使用這種方法的人,閱讀量都極大,大到一般人無法想象,其中大量的讀物可能都與投資無關。因此,此種方法要較于一般的商業(yè)投資分析,操作起來難度可能更大,更不容易掌握。(編輯:姜禹)

智通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jīng)立場。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資訊,請點擊下載智通財經(jīng)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