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時僅7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5%飆升至近15%

作者: 智通編選 2021-08-15 09:05:15
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1%,用了10年時間;從1%快速提升到5%,用了3年多時間;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底,由于補貼退坡疊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一直未能突破6%,而今年年初至今,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5%飆升至近15%,用時僅7個月!

8月11日,中汽協發(fā)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新能源汽車繼續(xù)成為亮點,當月產銷繼續(xù)刷新歷史記錄;1-7月累計產銷則已經超過國內歷年全年的數量,滲透率也繼續(xù)提升至10%。

就在此前一天,乘聯會發(fā)布的數據也顯示,在零售方面,7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14.8%;1-7月滲透率10.9%,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其中,7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高達30.1%,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8%;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2.5%。

在批發(fā)方面,7月新能源車廠家批發(fā)滲透率16.3%,1-7月滲透率11.8%,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其中,7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8.4%;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9.3%;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2.1%。

乘聯會分析認為,目前新能源車企通過多年的用戶培養(yǎng),正式進入到新能源高速普及階段。新能源車市場仍將全面加速,自主品牌持續(xù)放量,合資新能源新品持續(xù)推出,帶來新能源車同比較大增量。同時,新能源汽車激活新動能拉動制造業(yè)產業(yè)鏈轉型升級,對上下游企業(yè)帶動作用明顯。

電池網梳理發(fā)現,2005年到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1%,用了10年時間;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1%快速提升到5%,用了3年多時間;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底,由于補貼退坡疊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一直未能突破6%,而今年年初至今,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5%飆升至近15%,用時僅7個月!

在2020年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如果持續(xù)保持高增長態(tài)勢,新能源汽車20%滲透率目標或將提前實現。

今年以來,業(yè)內普遍上調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期。

今年前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達147.8萬輛。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chuàng)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預測,樂觀估計,今年我國新能源車產銷有望達到260-280萬輛。

7月,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yè)研究院在北京發(fā)布了《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中長期發(fā)展展望(2030年)》,報告預測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800萬輛。這一數字,較該機構年初預測的1640萬輛上調了10%。

EVTank認為,汽車動力電池由于技術進步而導致的價格大幅度下降以及充換電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是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的直接原因。EVTank發(fā)布的《中國鋰離子電池行業(yè)發(fā)展白皮書(2021年)》顯示,汽車用動力鋰電池的價格由2011年的3800元/KWh下降到2020年的578元/KWh,量產電池的能量密度由2011年的80Wh/kg上升到2020年的270Wh/kg。EVTank預計未來汽車用動力電池成本仍將保持大約年均5%左右的降幅。

在全球市場,新能源車滲透率也在加快。

在歐洲市場,華創(chuàng)證券發(fā)布的研報顯示,7月歐洲九國(德國、英國、法國、瑞典、挪威、意大利、西班牙、芬蘭、葡萄牙)電動車銷量合計13.2萬臺,同比增加42.6%,滲透率達到18%。歐洲車企持續(xù)投入電動化,華創(chuàng)證券預計2021年歐洲新能源車銷量有望突破220萬輛,2025年有望突破750萬輛。

在美國方面,8月5日,拜登已經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要求到2030年美國新車銷售中有50%是新能源汽車,其中包括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燃料電池電動車。而在2020年,美國境內售出的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電動車共約76.1萬輛,不到汽車銷售總量的0.5%。

業(yè)內預計,在政策的刺激下,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有望迎來突破式增長。

據國海證券發(fā)布的研報,2021年中美歐三重共振,美國政策迎拐點,2022年有望持續(xù)爆發(fā),中歐等核心經濟體電動車滲透率已邁過10%,邁向10%→20%→50%,迎來最佳成長周期。

本文編選“我的電池網”,作者:肖何,智通財經編輯:莊東騏

智通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資訊,請點擊下載智通財經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