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 華爾街見聞,作者: 曾心怡。
摘要:在高盛看來,大宗商品市場全部供不應求,意味著本輪通脹壓力來自需求。供給不足、需求增長、美元走弱,這都是大宗商品的“東風”,新一輪結構性牛市正在啟動。
率先喊出“拿穩(wěn)油銅”、預測大宗商品長期上漲的高盛又一次高聲疾呼:大宗商品全新的結構性牛市,它來了!
在最新研報中,高盛首席大宗商品策略師Jeffrey Currie表示,今年迄今,不僅原油、金屬和農(nóng)產(chǎn)品價格上漲,供給側的結構性障礙也造成了可持續(xù)的赤字,這正是大宗商品新一輪結構性牛市的開始。
與此同時,高盛還認為大宗商品仍是對沖通脹的最佳資產(chǎn),未來價格還將進一步上漲。
通脹來了?拿好大宗商品就不怕!
近來,隨著美債收益率、大宗商品價格走高,市場通脹預期也越來越高,“再通脹交易”的聲音越來越大。
在高盛看來,大宗商品一直是通貨再膨脹的核心,但其關鍵在于,這一次不是成本推動型通脹,而是需求拉動型。
成本推動型通脹較為罕見,本質是源于供給側,來得快去得快,容易造成經(jīng)濟衰退以及諸如1970年代石油危機之類的后果。
與之相反的是,當前包括原油在內(nèi)的所有市場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導致需求拉升了通脹壓力。
通脹走高怎么辦?不要緊張,高盛已經(jīng)喊出:大宗商品仍是抵御通脹的最佳對沖工具,具體要看它們與需求增長、美元走弱和通脹之間的關系。
高盛解釋道:
大宗商品大多產(chǎn)自新興市場,價格的上漲將會增加這些市場的經(jīng)常賬戶盈余。
這些盈余最終將成為新興市場央行額外的美元儲備,隨后就是一個儲備循環(huán)的過程:新興市場央行買入其他發(fā)達市場貨幣,賣出多余的美元,壓低美元匯率。
此外,超額儲備將提升這些地區(qū)的信貸可用性,進一步刺激需求增長、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美元貶值——所有這些都是價格的“東風”。
目前,考慮到疫情封鎖刺激家庭和政府產(chǎn)生額外需求等基本面因素,高盛已經(jīng)上調了對原油、金屬和谷物價格的預期,下調了金價預期,并預計在未來12個月,大宗商品指數(shù)回報率將達到15.5%。
具體來看,高盛將未來6個月的原油目標價從65美元/桶上調至75美元/桶,12個月的銅價從1萬美元/噸上調至10500美元/噸,金價預期則從2300美元/盎司下調至2000美元/盎司。
原油
根據(jù)高盛的預測,布倫特原油價格將在2021年二季度達到70美元/桶,此前預期為60美元/桶;將在2021年三季度達到75美元/桶,此前預期為65美元/桶。
高盛稱,推動次輪大漲的因素,不僅有遠期價格上漲,也有由緊縮政策推動的現(xiàn)貨溢價大幅走高。
與此同時,全球能源資本支出大幅下降以及頁巖油企業(yè)轉向追求自由現(xiàn)金流的趨勢將抵消來自非OPEC國家的供給反應。
OPEC+方面,高盛認為,即使產(chǎn)油國選擇增產(chǎn)440萬桶/日,到了夏天,仍會留下135萬桶/日的缺口,為未來以高于預期的速度增產(chǎn)留出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還曾在此前的報告中提到,未來幾個月投機性資金流入將穩(wěn)步推高油價。
鑒于油價有上漲的理由,高盛預計,尋求在通貨再膨脹環(huán)境下減倉的投資者將抓住機會買入滯后的實物資產(chǎn)、受益于財政刺激和能源密集型復蘇的資產(chǎn)、以及可以對沖通脹沖擊的資產(chǎn)。
考慮到現(xiàn)貨市場的緊張狀態(tài)、短期內(nèi)供應彈性較低、以及邊際成本上升到多高的問題仍未解決,這些大量投機性資金將到今年秋季創(chuàng)造持續(xù)高企的油價。
(編輯:馬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