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瑞恩資本RyanbenCapital”。
近日有上市公司于報章刊登廣告,就遭港交所除牌一事作控訴。致同全國并購交易咨詢服務負責人及亞太區(qū)環(huán)球交易資詢服務聯席負責人湯飆(Barry)表示,上市公司被停牌的觸發(fā)點分別為核數師質疑、沽空機構狙擊、監(jiān)管機構調查、負債出現問題、違反證監(jiān)條例、以及股東的爭議等。
84家上市公司長期停牌
截至2019年9月底,有約84家長期停牌公司,主板占70家、創(chuàng)業(yè)板(GEM)占14家,其中主板有近20家已過期限,目前仍在停牌中。
致同報告顯示,港交所于2018年8月1日實施除牌新規(guī),長期停牌的主板、創(chuàng)業(yè)板(GEM)上市公司,分別只有18個月及12個月時間「救亡」。
當時有76家長期停牌公司,其中33%企業(yè)補救期的死線設在2020年1月底;另外67%已于2019年7月底到期。76家長期停牌公司中,16%已遭除牌、2%被私有化、17%已復牌,其余65%或因獲得證監(jiān)的寬限仍處于停牌狀態(tài)。
以私有化方式解決公司停牌問題,湯颷稱目前只有漢能(00566) 1家公司成功,暫時未見到有第2個成功案例,他補充,若公司要進行私有化,公司需要具體充足資產。
核數師的影響越來越大
現在,核數師的意見對構成公司停牌的影響越來越大,如果核數師對公司財務報表發(fā)出「不發(fā)表意見」或「存有保留意見」,上市公司便自動停牌。湯飆指出,今年有91%的公司因核數師對公司質疑,未出具報告而處于停牌狀態(tài),并且近年來因此而停牌的公司超過一年仍未復牌達半數。核數師成為公司停牌的觸發(fā)點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沽空機構的攻擊力越來越弱
沽空機構的攻擊力越來越弱,雖然沽空報告數目持續(xù)增加,但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能在被狙擊后成功復牌或不被停牌。湯颷指,過去兩年監(jiān)管機構態(tài)度明顯轉變,以往上市公司被狙擊做即刻要求其停牌調查、作出詳盡報告解釋,但現在只需出一則通告便可,上市公司對沽空報告不同意、內容存在不實,便不用停牌,或只是短暫停牌。就算停牌大部分3個月內便復牌,而今年沒有一間停牌公司因沽空機構狙擊而被停牌。
湯飆又引述沽空機構人士指出,沽空機構多挑選50億港元以上市值較大規(guī)模,較高調上市公司作為沽空對象,他解釋,這類型中大型股份更容易從市場上「借貨」;而市值低于10億元的小型公司股票集中在大股東手中,難「借貨」,沽空機構「無肉食」,反而受核數師及監(jiān)管機構關注,難以下手。
若遭狙擊,應盡快發(fā)公告釋疑
上市公司一旦遭遇狙擊,應盡快刊登公告澄清,列出核數證明等,有助釋除疑慮。
同時建議若公司有機會停牌,應建立由專業(yè)人士組成的及時響應小組,做好戰(zhàn)略防御計劃;做好內部溝通,保存好公司內部數據,并以數據釋除疑慮,如向市場展示賬戶及公司核數結單。
復牌挑戰(zhàn)
湯颷表示,以往被停牌的公司一般需要3至5年時間復牌,新例實施后,公司復牌難度增大,18個月限期令公司尋找白武士及復牌難度增加。
面對復牌問題,他表示上市公司需要盡快完成核數師報告,澄清市場對公司的疑問,解釋核數師的關注,發(fā)布法定報告,內部管控報告解釋如何改善公司內部管理,解釋監(jiān)管機構疑點。上市公司也可更換涉事董事,或涉事已離開公司,也有助公司復牌。
至于公司最終能否成功復牌,則視乎有否覓得合適人才處理,包括財務顧問及律師等。
至于上市公司會否循法律途徑推翻除牌決定,他認為視乎大股東的決心及殼價走勢,現階段難評論是否愈來愈多公司采取法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