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鯨吞”股市 明年底將成為55家公司第一大股東

日本央行通過增購ETF,目前已是日經225指數標的中81家公司的前5大股東,預計到明年年底將成為其中55家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7月29日,日本央行宣布將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購買金額從每年3.3萬億日元增加到6萬億日元。據統(tǒng)計,通過增購ETF,目前日本央行已經是日經225指數標的中81家公司的前5大股東,預計到明年年底將成為其中55家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在接下來一年中,日本央行對ETF的購買金額為6萬億日元(580億美元),未來兩年即12萬億日元。到2018年6月,日本央行持有的ETF或達20.5萬億日元(2000億美元)。

智通財經從以下三個角度來剖析日本央行此次加碼政策:

1.美國市值是日本的5倍,因此日本央行的加碼政策相當于美聯儲在未來兩年購買了5800億美元的ETF,且持有1萬億美元的ETF。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設性運作,因為美聯儲被禁止購買股票。

但日本央行新的刺激政策說明其擔心日本股市的疲軟狀況,且其瘋狂購買政策有助于逆轉股市行情。

2.2014年10月,日本政府養(yǎng)老金投資基金(GPIF)宣布批準將國內、國外股票配置比例從12%提高至25%,即將投資金額增加了10萬億日元。據智通財經了解,日本政府養(yǎng)老基金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養(yǎng)老基金,當時管理的資金規(guī)模達到127.3萬億日元。

因此,日本央行未來兩年增購ETF和GPIF增持股票,有異曲同工之妙。

3.今年迄今為止,外國投資者已凈賣出近5萬億日元的日本股票,小于日本央行年度購買的6萬億規(guī)模。

但戲劇性的是,據彭博社數據顯示,在日經225指數成分股中81家公司的前五大股東排行榜中,日本央行都榜上有名,但至明年底,日本央行又會成為其中55家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今年6月底,日本央行已持有約60%的國內ETF,而幾個月前才剛超過50%,這意味著日本央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吞噬著日本股市。

通常對于央行干預股市,市場會出現不同評判,多頭當然叫好,其他投資者則不以為然,認為央行人為地抬高了股票估值,并削弱了促進企業(yè)提高效益而作出的努力。

交易員則擔心,日本央行此次加碼寬松,或令一些股票難以買賣,這一現象已導致年初日本政府債券市場動蕩。

三井住友資產管理公司駐東京資深策略師Masahiro Ichikawa稱,只有日本的央行才會如此大肆購買股票。投資者們都在問,日本央行此舉是否正確。

據智通財經了解,雖然日本央行沒有直接購買某只個股,但是通過購買ETF成為這些公司的大股東。

同時,日本央行的瘋狂搶購意味著,央行對日本股市的影響已經超過股市最大交易員,行話可稱之為“大鯨魚”。彭博社數據預測,日本央行通過ETF對鋼琴制造商雅馬哈公司的股權攀升至約5.9%后,可能會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

今年年底,日本央行還可能上升為日經225指數成分股中其他5家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到2017年,則會成為四分之一成分股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包括全球最大內窺鏡制造商Olympus、工業(yè)機器人最大生產商Fanuc和半導體測試設備頂級制造商Advantest。

下面圖表顯示目前最易受日本央行影響的10大日股:

對于日本央行的加碼政策,其發(fā)言人則稱,增購ETF有助于盡快實現2%的通脹目標,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下滑0.4%,連續(xù)第4個月下跌。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則稱,ETF的購買將有助于通過促進日本風險偏好,來刺激經濟活動和通貨膨脹。7月29日,他還表示,如有需要,央行還有增購的空間。

如上所述,多頭對日本央行此舉甚是喜歡。瑞穗銀行資產管理公司駐東京基金經理Takashi Aoki認為,日本央行的目標是讓日本企業(yè)再次賺錢,并實現2%的通脹目標,增購ETF措施有助于實現這些目標,這是有效措施。

但事實上,如果Aoki觀察一下日本核心CPI走勢圖,他會發(fā)現央行增購措施并沒有效果。

好消息是,至少在目前,日本股市的流動性沒有枯竭,且鮮有證據表明,日本央行的購買擾亂了日本股市的平穩(wěn)運行。SMBC日興證券公司首席量化分析師Keiichi Ito則稱,隨著購買增加,尤其是隨著自由流通股的減少,情況可能發(fā)生改變。

據野村控股數據,以迅銷集團為例,其自由流通股占到已發(fā)行股票的25%,目前日本央行持有該公司50%的自由流通股,到年底這一比例預計將上升至63%。Ito稱這會使得這些股票的交易難度加大,自由流通率較低的股票波動會加劇。

然而,關于流動性問題,分析師稱,如果央行不出售股票,那么流動性將消失。隨著流動性下降,投資者可以購買的數量就開始下降,同樣的事情也發(fā)生在日本國債市場。

智通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資訊,請點擊下載智通財經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