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在新冠疫情后,美國的家庭儲蓄率大幅下降,但在全球其他地方情況并非如此。
在發(fā)達國家中,消費者的儲蓄率(即可支配收入與支出之間的差額)在疫情期間大幅上升。但當封鎖結束和日常模式重現后,全球消費者的財務趨勢就與美國家庭資產負債表背道而馳。據紐約聯(lián)儲最近的研究表明,美國人有花光儲蓄的傾向,這是美國獨有的現象。
在主要的高收入經濟體,包括美國、歐洲、加拿大、英國和日本,儲蓄率在2020年和2021年的新冠疫情期間增加了6.5%至10%;而這種較高的儲蓄習慣仍在持續(xù)。例如,加拿大的家庭儲蓄率仍比疫情前的幾年平均水平高3.5%。
然而,盡管在可比國家,儲蓄率仍高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美國的儲蓄率已大幅下降,現在低于2015年至2019年的平均水平。從2022年初到今年第二季度,美國的平均儲蓄率比疫情前下降了2.5%。
美國和其他發(fā)達國家在疫情后的儲蓄習慣之間的明顯差異讓研究人員感到困惑。研究人員表示:“我們還沒有明確的解釋為何美國和外國的儲蓄行為存在差異?!?/p>
一般來說,較高的儲蓄率表明更好的財務健康,因為家庭可以在不借款或負債的情況下應對財務緊急情況。美國家庭儲蓄的減少意味著家庭現在比疫情期間更依賴信貸,這可能導致消費支出減少——這是美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
通常,儲蓄率在經濟衰退或經濟健康被認為較弱時會上升。但是,盡管美國消費者信心持續(xù)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密歇根大學的指數報告10月份消費者信心下降了7%,并低于其他可比經濟體的記錄,美國的儲蓄水平仍低于國外。這與研究人員在這種情況下所預期的恰恰相反。
此外,雖然美國家庭不得不應對高通貨膨脹,經濟顧問委員會報告稱,美國的通貨膨脹在6月之前已經達到高峰,并且是G-7國家中的最低水平。所以,盡管通貨膨脹已經侵蝕了實際工資增長和購買力,但它可能不是各國儲蓄差異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觀點,即美國消費者更愿意在疫情期間花費政府提供的“免費”刺激金,然后在臨時收入增加過后繼續(xù)穩(wěn)定消費。研究人員指出,這種觀點基于前景理論,認為政府轉移支付是不勞而獲的,因此價值較低,更容易消費。
在疫情期間,美國家庭的高儲蓄率來自更高的收入(部分歸因于政府刺激)和更低的支出。然而,國外的過度儲蓄主要來自較低的支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許多可比國家,有更多的社會支持為家庭提供了更多的儲蓄機會。例如,根據Peterson- KFF Health System Tracker的數據,2021年美國的醫(yī)療支出達到人均12,914美元。同期,英國的醫(yī)療支出為人均4,188英鎊(5,111 美元)。美國家庭較高的支出負擔也有助于解釋這種差異。
研究人員指出,無論驅動因素是什么,美國人的儲蓄習慣顯然沒有在新冠疫情后變得更好,這可能會使家庭更容易受到經濟和金融沖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