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礦業(yè)匯”微信公眾號。
隨著銅價大漲,國內礦企順勢不斷加大自己的資源儲備。紫金、江銅、云銅等國內幾大有色企業(yè)不斷注重自身銅產量,并進一步擴張資源。
一、礦業(yè)龍頭紫金發(fā)力銅產業(yè)
1、基礎資源量
紫金礦業(yè)基礎資源量十分雄厚。過去幾年里,紫金礦業(yè)抓住金屬市場低迷的機會,通過并購和擴產的方式,外延和內生式生長并舉,在進一步穩(wěn)固黃金行業(yè)龍頭地位的同時,銅、鋅產量大幅增長,行業(yè)地位快速提升。
目前公司在國內及海外9個國家和地區(qū)擁有大型礦山18個。擁有銅資源儲量3006萬噸,分別居全國第1,全球前10。
2、三大增量凸顯
距12月初資訊,紫金礦業(yè)未來三年銅年產量呈明顯擴張趨勢,19年產量較16年產量翻番;主要有三大增量因素:
紫金山金銅礦
紫金山銅礦目上半年開采3.72 萬噸,預計 2018 年開采量將達到 8 萬噸
科盧韋齊銅礦投產
該項目銅資源量達 154 萬噸,銅平均品位約 4%,達產后年產銅6萬噸。未來最大的增長點來自于卡莫阿銅礦,目前卡庫拉銅礦段超高品位礦體經過初步經濟評估,首期建設 600 萬噸/年, 項目前五年平均年產量為24.6萬噸銅,第四年銅產量可達38.5萬噸。
多寶山二期擴產
多寶山銅礦上半年產銅 1.64 萬噸,一期技改和二期擴建項目達產后,產能預計擴大至年產銅 8 萬噸。
紫金預計,2017-2019年公司礦產銅年產量將分別達到20萬噸、25萬噸、31萬噸,2019年產量較2016年產量大翻番;SHFE(上海期貨交易所)銅平均價格分別48277元/噸、54069元/噸、53800元/噸,對應公司2017-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30.8億元、36.8億元、50.9億元,凈利潤增速分別為67.4%、19.6%、38.3%。
(數據來源:易礦資訊)
二、江西銅業(yè)
1、基礎資源量
江銅是集采礦、選礦、冶煉、貿易、技術為一體的國內最大的綜合性銅生產企業(yè),擁有我國兩座正在開采的最大露天銅礦德興銅礦和永平銅礦,除此以外,江銅另有四座在產礦山。
截至2016年公司的資源儲量為銅金屬983萬噸,聯合其他公司所控制的資源按本公司所占權益計算的金屬資源儲量約為銅443萬噸。合計銅資源量1426萬噸。
2、未來增量
江西銅業(yè)基礎資源量較為豐厚,但近幾年,江西銅業(yè)礦產銅產量基本保持在20萬噸左右,也未見增量項目。相反,紫金礦業(yè)銅板塊業(yè)務則進入了爆發(fā)期,即將趕超江銅。
三、云南銅業(yè)
1、基礎資源量
云南銅業(yè)旗下擁有公司目前權益銅礦儲量在650萬噸左右。其中,大紅山銅業(yè)和普朗銅礦產能在萬噸以上,分別為5.0萬噸/年和2.256萬噸/年。
2、央企控股,礦山注入,增量大幅上升
中鋁在進入云銅集團時就層表示將完善銅產業(yè)鏈。云銅集團原有確定銅資源儲量為700萬噸,在勘儲量為500萬噸。
中鋁作為云銅集團最大股東,擁有秘魯銅業(yè)的羅莫克(toromocho)銅礦的開發(fā)選擇權。
該銅礦擁有銅金屬資源量約1,200萬噸,銅礦儲量683萬噸,但資源品味一般。年產銅金屬規(guī)??蛇_約25萬噸。該項目為云銅的資源優(yōu)勢再加一碼。
四、銅陵有色
1、基礎資源量
銅陵有色旗下擁有多座礦山,銅資源儲量110萬噸。其中產能過萬的礦山有冬瓜山礦山,產能3.359萬噸/年。
2、未來增量
銅陵有色在厄瓜多爾正在建設米拉多銅礦項目。該項目包括40km的兩個礦區(qū),4個銅礦床,礦石總量約20億噸(平均品位56%)。銅金屬總量1158萬噸。
一期工程米拉多銅礦銅金屬量290萬噸,2018年預計將建成日處理礦石6萬噸/天的規(guī)模,年產約10萬噸礦產銅。
該項目目前已經進展到建設的最后階段,全部建成后將成為世界級礦山,公司占有50%的股權。
五、有望成為小黑馬——西藏巨龍
中國儲量最大的銅礦
西藏巨龍驅龍銅多金屬礦,是中國儲量最大的銅礦。
驅龍、甲瑪、雄村等7個超大型和25個大型礦床,位于資源豐富的青藏高原,屬岡底斯、念青唐古拉、班公湖-怒江三大巨型成礦帶。
驅龍銅礦位于的岡底斯該銅礦帶為最重要的超大型礦床,其銅資源儲量已達711Mt(Cu平均品位為0.5%),為目前中國最大的斑巖銅鉬礦床。
其中,驅龍銅礦儲量1036萬噸,規(guī)模躍居中國國內第一,相當于20個標準大型銅礦。
該礦生產年限48年,投產期2年,穩(wěn)產期44年,出礦量45000kt/a。
綜合來看,紫金礦業(yè)礦產銅產量將和傳統(tǒng)銅業(yè)龍頭江銅持平,并且紫金受益于銅價高漲有望“量價齊升”,而江銅沒有新增量。云銅、銅陵有色發(fā)揮基礎產能同時有一定的增量及擴張;整體上看這幾大企業(yè)均在銅板塊發(fā)力中,2018年銅市場仍然向好。(編輯:姜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