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知乎搜索“眼鏡”,就會發(fā)現(xiàn)最多人關心的問題是:配眼鏡吃過哪些虧?
吐槽價格虛高、行業(yè)暴利的評論在中文互聯(lián)網一直不絕于耳。而在知乎的這條問題下,有好心網友指了一條出路:江蘇丹陽了解一下。
江蘇丹陽堪稱“世界眼鏡之都”,擁有眼鏡原料、配件、鏡架制造、鏡片制造、眼鏡機械、印刷包裝等全套完整產業(yè)鏈,每年鏡片產量占全國產量的75%、占全世界的50%。近期,丹陽甚至國內最大的鏡片廠商明月鏡片,正在排隊上市。
這幾乎是“近視大國”的特色產業(yè)了。根據(jù)2020年6月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的《中國眼健康白皮書》,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眼總體發(fā)生率為53.6%,而經過高考的篩選之后,超過90%的大學生都是近視的。目前,中國近視人數(shù)預計在7億左右,接近總人口的一半。
龐大的近視人群,造就了巨大的眼鏡市場。據(jù)歐睿數(shù)據(jù),中國眼鏡市場規(guī)模從2014年的644.89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833.2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62%,增速遠高于同期全球增速水平。
但行業(yè)這么大,眼鏡這么“暴利”,A股上市公司里邊,做眼睛生意的大牛股或大市值公司,如愛爾眼科(300015.SZ)、歐普康視(300595.SZ)都不是賣眼鏡的,賣眼鏡的只有博士眼鏡(300622.SZ)一家,毛利率70%以上,但市值長期只有才30億左右。
問題來了:
1. 高毛利的眼鏡產業(yè)能不能出大市值公司?
2. 中國眼鏡產業(yè)面臨什么問題?
01.表面風光
在學校附近、街道熱鬧處和購物商場里,通常有寶島眼鏡、博士眼鏡等規(guī)模較大的眼鏡銷售連鎖企業(yè),以及那些數(shù)不清的不知名眼鏡店。隨便進去買一副眼鏡就是幾百塊,買完總忍不住要罵其暴利。
然而高毛利率不代表高凈利潤。2020年,博士眼鏡營收為6.56億元,毛利率為67.59%(過去幾年毛利率都在70%以上,甚至高達76%),凈利潤為6917.4萬元,凈利率僅有10.34%。
同樣高毛利的五糧液,銷售凈利率卻常年維持在35%以上,毛利率為57%左右的涪陵榨菜,經常和消費降級出現(xiàn)在一起,一看凈利率,也高達30%以上。
錢都花到哪里了?歸根結底,眼鏡零售高人工成本、高租金、低購買頻次。看上去毛利率高,其實都在給上游供應商、商業(yè)地產打工。
2018年-2020年,博士眼鏡銷售費用占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1%、49%和47%,管理費用率為10%左右。可以看出,凈利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銷售費用率高居不下。
一個成熟的眼鏡店大概需要5-6名員工,其中驗光師至少1-2名。為解決購買頻率低的問題,眼鏡店對選址要求十分高,必須在高人流的地方,比如商場、地鐵口旁等繁華地段,這也就意味著租金不菲。
因此,線下眼鏡店高昂的房租成本和人工成本就占了博士眼鏡的銷售費用80%以上。2020年博士眼鏡門店租賃費(含水電、物業(yè)費)與員工薪酬(工資社保)分別為1.37億元、1.15億元,占當期銷售費用(3.08億元)的比例分別為44.5%、37.3%,加起來81.8%。
房租和人工占大頭,讓博士眼鏡很難通過多開門店來做出規(guī)模效應、提高邊際收益。
2018-2020年博士眼鏡的直營門店分別為377、368、389家,加盟門店維持在20多家,并沒有實現(xiàn)如2017年上市時所預期的通過增加門店來擴大規(guī)模。
但是,開門店賣眼鏡不賺錢,并不等于眼鏡不是一門好生意。
02.行業(yè)霸主
目前,全球最大的眼鏡和鏡片生產商是依視路陸遜梯卡(Essilor Luxottica)集團,在疫情前,年營收大約在160億歐元左右,年利潤18億歐元左右,市值超過460億歐元。
依視路陸遜梯卡由法國依視路(Essilor)集團和意大利陸遜梯卡(Luxottica)集團于2018年合并組成。當年,全球最大的光學鏡片公司依視路宣布以約228億歐元并購了全球最大眼鏡制造商陸遜梯卡,這是歐洲發(fā)生過的最大跨國企業(yè)合并案。
合并后的依視路陸遜梯卡成為在全球范圍內有15萬員工的行業(yè)霸主,掌握了眼鏡產業(yè)鏈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包括鏡片技術、鏡片供應、眼鏡設計、眼鏡生產和銷售渠道。
回顧依視路的發(fā)展史,其實就是一部并購史,鏡片業(yè)務提供的出眾毛利率和充裕現(xiàn)金流不斷支持公司持續(xù)并購。
依視路于1972年誕生于法國,由創(chuàng)立于1849年的玻璃鏡片制造商依視(Essel)和創(chuàng)立于1931年的樹脂鏡片制造商視路(Silor)兩個眼鏡品牌合并而成。
陸遜梯卡成立于1961年,是全球最大的太陽眼鏡公司,也是靠著并購完成了生意的擴張:1999年收購雷朋(Ray-Ban)并發(fā)展其他自有品牌,此后還收購Sunglasses Hut,Pearle Vision和亮視點(Lens Crafters)等品牌和渠道。此外,它還統(tǒng)一代理包括Armani、Bulgari、Burberry、Chanel等多個奢侈品品牌眼鏡的生產和銷售。
中國龐大的眼鏡市場當然會吸引依視路的目光。自從1995年進入中國,依視路又是一連串收購,先后入股江蘇奧天光學、廈門雅瑞光學(擁有暴龍和陌森兩個品牌)、香港光合作用(擁有木九十和AOJO兩個品牌)等。
據(jù)艾瑞咨詢數(shù)據(jù),不停收購的依視路,目前在中國鏡片市場穩(wěn)占首位,市場份額超過20%;卡爾蔡司緊隨其后,市場份額為15.1%;排在第三的萬新光學,雖然是國產廠商,但也被依視路入股了。
打破眼鏡行業(yè)被外國巨頭包圍的局面的重任,就落在了市占率排在第四的明月鏡片身上。
03.國產崛起
眼鏡產業(yè)鏈主要分4個環(huán)節(jié):原料、設備、鏡片/鏡架制造、銷售終端。
明月鏡片是造鏡片的,也有少量的原料、成鏡業(yè)務。
2017年-2020年6月,明月鏡片營收分別為4.26億元、5.09億元、5.53億元、2.4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168.65萬元、4184.53萬元、8057.41萬元、2649.20萬元。
利潤增速超過收入增速的原因很簡單:漲價。通過漲價實現(xiàn)了毛利率的逐年提升,分別為39.01%、44.34%、50.88%和53.78%。
雖然在過去幾年里做到了利潤高速增長,但明月鏡片的部分核心技術依然需要靠采購。
公司在招股書中稱,受限于上游精細化工原料供應狀況、生產技術水平以及生產工藝中部分環(huán)節(jié)的環(huán)保要求,公司尚無法直接生產折射率1.67及以上的樹脂單體,主要靠向韓國KOC及其關聯(lián)方三井中國、丹陽KOC采購。2019年數(shù)據(jù)顯示,折射率1.67及以上的鏡片收入占比達26.19%,毛利率明顯低于其余折射率鏡片。
顯然,這部分的鏡片的利潤是被外國廠商收割了。
目前,用于高折射率鏡片的樹脂單體等原材料生產技術由日韓廠商(韓國KOC、日本三井、日本三菱等)所掌握,經過多年發(fā)展已經相當成熟;受限于發(fā)展時間較短,國內原材料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和品種,與國際領先水平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用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話說,就是目前鏡片原材料被卡脖子了。
但可喜的是,國內的部分廠商也開始能夠生產和供應用于生產高折射率樹脂原料的核心原料。比如萬華化學和益豐生化已具備部分基礎原料的生產能力。也就是說未來,明月在采購高端原材料時將會有更多選擇。
產能方面,公司的產能利用率比較高,2017-2020年6月,公司鏡片產能為3662、3851、3851、1430萬片,產量為3505、3829、3197和921萬片。
根據(jù)招股書,明月鏡片擬募集5.68億元資金,其中4.41億元用于樹脂鏡片的擴產及技術升級項目,旨在逐步打破部分原料被國外廠商“卡脖子”的境況。
此外,為盡快實現(xiàn)從鏡片制造商向鏡片品牌商轉變,明月鏡片近幾年加大了市場推廣、產品宣傳和品牌建設,舍得大手筆砸錢,公司銷售費用逐年增加。2017年,明月鏡片宣布簽下陳道明做代言人,之后又陸續(xù)與《非誠勿擾》、《最強大腦》等綜藝進行廣告合作。
但自建品牌、提升價格的道路并不好走。
明月鏡片雖然近年來通過提價維持了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但鏡片提價已經導致鏡片銷售量趨于下滑。招股書顯示,該公司鏡片的銷售量由2017年的3544萬片下滑至2019年的3321萬片。
怎樣才能量價齊升,是擺在明月鏡片面前的重大挑戰(zhàn)。
04.尾聲
丹陽對于眼鏡行業(yè)的意義,大概等同于義烏對于小商品市場,品牌眾多,競爭激烈。
明月鏡片能夠從這漩渦中勝出,成為頭部鏡片品牌,直到即將上市,說明了其既往的優(yōu)秀。
縱觀眼鏡行業(yè)整個產業(yè)鏈條,從生產商、經銷商到零售商,鮮有凈利潤率超過20%的企業(yè)存在,明月鏡片和博士眼鏡的凈利潤率都僅在10%左右。
毫無疑問,擁有7億近視人群,中國眼鏡行業(yè)在未來發(fā)展的潛力和空間是巨大的,但是沒有足夠有品牌力的企業(yè),仍然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本文選編自微信公眾號“遠川商業(yè)評論”,作者:柳采薇;智通財經編輯:徐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