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四家赴港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yè),信達生物—B(01801)在資本市場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股價震蕩向上漲超100%。而3月14日,該公司迎來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檢”業(yè)績。
據(jù)智通財經(jīng)APP獲悉,2018年信達生物的經(jīng)調整虧損及全面開支總額為14.82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同比增133%。受業(yè)績影響,信達生物3月15日盤中漲近9%,但午后逆勢回落,收盤時微跌0.53%。
從大漲到翻綠,從激情澎湃到心如死灰,讓投資者坐了次過山車的信達生物,年報中究竟有些什么?
藥物研發(fā)持續(xù)推進
對于信達生物這樣還沒有藥品商業(yè)化的未有生物科技企業(yè)而言,最能體現(xiàn)企業(yè)價值的莫過于藥物研發(fā)的進度。
以下是智通財經(jīng)APP整理的信達生物在中國已進入臨床試驗的藥品數(shù)據(jù),截至目前,共有11種,而自2018年10月31日上市以來,有四種藥物取得最新進展。
其中,基于PD-1靶點的信迪利單抗(IBI-308)已于2018年12月24日獲得新藥上市批準。基于TNF-alpha靶點的IBI303,以及基于VEGF-A靶點的IBI305分別在2018年11月、2019年1月提交了新藥上市申請。治療晚期腫瘤的IBI-318在2019年2月2日進入了臨床試驗。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預計2019年第四季度提交IBI301的新藥上市申請,該藥品主要用于費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適應癥。
與此同時,與Incyte在美國合作研發(fā)的三種藥物也有了新進展。其中,治療移植物抗宿主病的IBI-377處于臨床3期,治療NHL的IBI-376處于臨床2期,治療膽管癌、尿路上皮癌的IBI-375處于臨床2期。而信達生物擁有該三種產(chǎn)品在中國的商業(yè)化權利,目前已獲得Incyte的許可,正準備在中國提交IND申請。
新藥獲批的背后虧損擴大
由此可見,自上市以來,信達生物在藥物研發(fā)上取得了良好進展,特別是基于PD-1靶點的信迪利單抗(IBI-308)獲批上市,該產(chǎn)品商業(yè)化的預期對公司股價形成了較強支撐。因此,投資者在關注藥物研發(fā)進度的同時,也把產(chǎn)品商業(yè)化作為衡量公司價值的新標準,而信達生物也正在商業(yè)化的道路上“狂奔”,從公司的業(yè)績上便能有所體會。
2018年,信達生物的收入為947.7萬元,同比減少49%,主要原因是2017年上半年時公司錄得一次性授權費1000萬元,而2018年收入來源于為客戶提供的研發(fā)服務,并未錄得授權費收入。
而其他收入同比增長46%,則是因為政府補貼加大以及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其他收益及虧損項由2017年虧損4207.9萬擴大至虧損42.72億元。如此大幅的變動,是由于優(yōu)先股價值變動導致虧損43.38億元,該部分虧損并不會對公司產(chǎn)生實際影響,若剔除該因素后,其他收益優(yōu)于2017年。
與優(yōu)先股價值變動導致的虧損不同,真正影響公司現(xiàn)金流的則是研發(fā)開支、行政開支、市場推廣開支三大項目。2018年時,信達生物的研發(fā)開支約為12.22億元,是2017年的一倍。
在研發(fā)的詳細開支中,變動最大的是第三方承包成本和授權費,該兩項的開支較2017年分別多出1.91億、2.52億元。第三方承包成本的翻倍,主要是因為公司的更多候選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導致研發(fā)開支的增大,所以公司藥物研發(fā)進度的提升是以快速的資本消耗為前提的。而授權費的暴漲則是因為與Incyte合作所支出的前期授權費2.71億元。
行政開支、市場推廣開支則是對信達生物商業(yè)化最好的詮釋。2018年時,行政開支同比增177%至2.2億元,市場推廣開支同比增1542.98%至1.36億元。兩項開支的大幅增長,主要是因為公司大幅拓展了銷售及市場推廣能力,推出更多的活動為信迪利單抗的商業(yè)化做準備。
基于研發(fā)速度的加快以及為新藥商業(yè)化做鋪墊,信達生物2018年虧損大幅擴大,即使采用非國際會計準則剔除優(yōu)先股公允價值的變動影響,2018年信達生物虧損為14.82億元,同比增133%。
PD-1市場“混戰(zhàn)”
虧損對于信達生物這樣的生物科技企業(yè)而言,已是“家常便飯”,但這并不意味著投資者對虧損沒有訴求,目前的虧損,是在為將來的盈利所買單。而隨著信迪利單抗商業(yè)化的推進,虧損或許也將繼續(xù)擴大。
但信達生物所面對的不僅僅是虧損那么簡單,從該公司上市以來,行業(yè)格局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各玩家相繼進場,群雄逐鹿。若由于競爭加劇,導致信達生物未能在商業(yè)化中達到預期,那么“殺估值”也將隨之而來,因此,熟悉信達生物的對手,是十分有必要的。
首先是“外來的和尚”O(jiān)藥和K藥。早在2018年6、7月份時,O藥和K藥便被陸續(xù)獲批可投入中國市場,且價格較美國市場大幅降低。O藥在中國的售價為美國零售價的52.9%,K藥在中國的售價為美國零售價的54%。
對于低收入患者,K藥還有買三贈三的贈藥政策,一年費用為16萬元人民幣,低?;颊呖擅赓M使用24個月。且在2018年11月21日時,K藥加入了深圳社保,進一步加強了自身的價格競爭力。
目前K藥在國內批準的適應癥是惡性黑色素瘤,批準的劑量是2mg/kg,3周一次:對于50kg及以下患者,一年需要使用17次藥物,費用約30萬,3+3慈善贈藥后只需負擔9個周期的費用,費用約16萬,再加上70%的報銷比例的話,最終患者僅需要支付4.8萬,極大的減少了患者的用藥負擔。
可以說,O藥、K藥在占盡先機的同時,通過降價、或加入醫(yī)保,快速在中國打開市場,并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國內新藥的價格空間,國內新藥出現(xiàn)比O藥、K藥更親民的價格已是必然,但這仍不能減輕競爭所帶來的“痛苦”,畢竟國內當下的實力玩家也不少。
君實生物(01877)的國內首個PD-1抗體藥物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便先于信達生物一步,且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在各項指標上并不弱于O藥、K藥。在兩大“外來藥”的壓力下,君實生物新藥在獲批上市后便開始自建銷售團隊,搭建以國控、上藥及華潤三大運營商為主,以當?shù)貎?yōu)質運營商為輔的“自建隊伍+代理渠道”,欲迎頭趕上。2019年1月7日,君實生物公布了特瑞普利單抗的定價為7200元/240mg(每支),年治療費用18.72萬元,雖然該價格已便宜很多,但與納入醫(yī)保的K藥相比,對低收入者的吸引力肯定是不夠的。
除此之外,恒瑞醫(yī)藥的卡瑞利珠單抗和百濟神州(06160)的替雷利珠單抗也將是信達生物的強勁競爭對手,前者于2018年4月提交了新藥上市申請,百濟神州也于2018年8月提交。
早在今年1月份時,便有消息稱卡瑞利珠單抗即將上市。從君實生物與信達生物提交新藥上市申請的時間上看,離卡瑞利珠單抗、以及替雷利珠單抗獲批上市也不遠了,二者雖然在時間上慢了一些,但恒瑞醫(yī)藥與百濟神州的優(yōu)勢也很明顯,即銷售渠道完備。只要新藥獲批上市,恒瑞和百濟便可通過已有的銷售渠道快速將藥品銷售出去。在渠道上,已沉淀多年的恒瑞和百濟更勝一籌。
以“混戰(zhàn)”來形容當前國內的PD-1市場再為形象不過,無論是產(chǎn)品藥效、定價、渠道、或是入醫(yī)保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這一場“戰(zhàn)爭”的最終走向,但信達除了在渠道上不占優(yōu)勢,定價也貴出不少。
據(jù)市場消息稱,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在中國地區(qū)的售價為7838元/100mg,是K藥同等規(guī)格的四折左右,但明顯高于特瑞普利單抗的7200元/240mg。雖然達伯舒推出了“3+2”積分項目,但折算下來一年的治療費用也高達16.7萬元,與特瑞普利單抗相差不大。但若特瑞普利單抗推出積分活動,達伯舒的競爭力將進一步被削弱。而納入醫(yī)保也不是短期能做到的,必須得經(jīng)過1-2年的談判才有可能。
況且在同一個靶點上,三種藥品便能讓市場趨于飽和,競爭何其慘烈。而信達生物以一個“新手”的身份進場,頂著大幅虧損的壓力,在定價、渠道都不占優(yōu)的情況下,究竟能在這場“戰(zhàn)爭”中走多遠,仍未可知。